这两年有关于魏若医术高明的传闻已经传回京城了,因为魏若亲自养好了睿王爷的病,让原本应该英年早逝的睿王活到了现在不说,还和睿王妃生下了一个孩子。
魏若没有马上回答,而是用一种审视的目光看着范承旭。
范承旭摇着扇子继续道:“睿王妃,大业风雨飘摇,内忧外患,苦的不是像我这般的世家子弟,而是黎民百姓。”
“如今已升任江浙总督的袁大人早年向皇上上呈过新稻种和新麦种,还有一种名为红薯的作物,还曾呈上一份种植相关的文书,用于教授百姓,但你知为何只有袁大人所在的江浙和你们的封地蓟辽在这两年粮食收益增长,百姓生活得到了改善,而其他地方依旧在闹饥荒,盗寇横行吗?”
魏若皱起了眉头,不等她开口,范承旭直接给出了答案:“因为朝堂内斗,大家把大量的精力都用在了内耗之上,皇上的旨意很难真真切切地践行到地方上去。”
紧接着范承旭又道:“我与莹莹入蓟辽之地的时候,都十分惊讶于此地一片欣欣向荣之态:修缮一新的房屋瓦舍,宽敞明亮的道路,最重要的是洋溢在人们脸上的喜悦笑容以及那种精气神。”
“我知道这里头有你的功劳,但我也相信你的能力只能帮助到小范围的人,经商和治国并不一样。真正能让整个蓟辽之地的百姓都能这般生活的,另有其人。”
范承旭说出了自己的猜想,他并不是贬低魏若的能力,而是清楚的知道魏若的能力不在于治理一方百姓。
谢莹为魏若说话:“你别把话说这么满,谁说若若她没这本事呢?若若她本事大着呢!”
范承旭扬眉:“你是吗,睿王妃?”
魏若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
范承旭说的是对的,有这个能力的人并不是她,是她的二哥,她有的是空间带给她的各种高收益的作物种子,有的是相应的种植技术。
但如何治国她并不会,如何让政策层层推行下去,如何层层管理好百姓,这里面涉及到的门道很多,是她所不擅长的。
她能经营好一个小家,一家企业,而治国是大家之道。
所以在当时种植土豆的范围扩大之时,她便去找了二哥,央求二哥帮忙。
也是从那时起,二哥开始插手蓟辽之地行政管辖,让蓟辽之地的大小官员为他所用,才有了如今的局面。
但魏若现在还不打算和范承旭说真话。
虽然他们之间往来有好几年了,生意上他是一个好伙伴,但这不代表着魏若就能完全信赖他。
范家也好,他范承旭本人也好,都是让人难以捉摸的存在。
魏若反问范承旭:“你想要从我这里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回答?”
范承旭道:“睿王妃,如果景王三年前登基,他或许能成为一个好皇帝,但三年后的现在,他不会是一个好皇帝。我与他相交不算深也不算浅,我清晰地看到了他这两年的变化,单从他弑君这件事情上,我就能肯定他真的变了,我不知道是先皇的打压造成的,还是别的什么变故带给他的,总之他比过去更加沉迷权势,更加冷血残酷。”
魏若认同范承旭的部分判断。
原著中的楚澜不失为一个铁血手段的好皇帝,但如今……魏若也很判断。
但从过去三年他的表现来看,他确实与原著中的表现有了出入。
他不再是个那个运筹帷幄的天之骄子,他疲于权势斗争,先皇曾交给他的平定农民起义任务他并没有好好完成,他将此事用做他权利斗争的舞台。
可是楚澜登基后能否成为一个好皇帝轮得到她去推测评判吗?她想有特殊立场的她是没有这个资格的。
于是魏若道:“或许在踏上皇位这条路上他走得血腥残忍,但说不定登基之后他就能专心做个好皇帝了。”
范承旭轻笑道:“景王如今掌控京城凭借的是武力,他掌握着京城禁军和兵马司,这才掌控着整个朝局,并不是因为他得了人心。这一点你我清楚,他自己也清楚。所以在他成为一个好皇帝之前,他最有可能做的是铲除异己,进行一场大清洗,巩固皇权,坐稳皇位。睿王妃这需要持续多久,这期间还要死多少人?百姓还要再遭多少年的罪?而睿王妃你又能否逃过此劫?”
魏若问:“他不是一个好皇帝,所以呢?还有谁能取而代之?裕王?还是秦王?”
“在我见过蓟辽如今的风土人情之后,我有了第三个答案,睿王妃觉得呢?”
范承旭的脸上挂着笑,那双眼眸还是一如既往的聪慧狡黠。
魏若回道:“我倒不知道一向不管朝政,只管赚钱的范老板还有这样的一刻心系天下的心。”
“天下太平才能有钱赚,才有生意可做,才有我一展抱负的舞台。睿王妃接手许大夫的生意的这几年里不是继续和我有着生意的往来吗?应当清楚这些年的生意有多难做。倒是睿王妃你,你与睿王在蓟辽所做的种种,倒大有心系天下之意。”范承旭道。
“我也只是想过好我的日子,行有余力之时确实会帮助他人,但并不意味着我有那么大的野心。”魏若道。
“你说没有,那蓟辽之地的那些孤儿院,那些救济所又是如何一回事?”范承旭追问道。
“这也只不过是为了让我自己过得更好罢了,我想要更好的生活,但如果百姓都食不果腹,没有最基础的农业、实业做支撑,贸易就无从谈起,我根本不可能过好,这不是心系天下,这从头到尾都只是我自己的自私自利。”魏若回道。
见状,范承旭笑意更浓了,“你果然就是他,许公子。”
在今日之前,范承旭和“睿王妃”的接触都是书信往来,所以他并不能完全确认魏若和他认识的许禾右之间的关系。
今日一番正面交锋,让他有了明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