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书网 > 穿越小说 > 崛起大明 > 第505章 入塞之策
除了七个建虏亲贵,殿中还有三个汉臣:祖可法、张存仁、范文程。这三人都是黄太吉的智囊,为黄太吉所倚重,参与建虏一切的军国大事。

其中张存仁原是明朝辽东副将,大凌河之战,随祖大寿降清,武职转文职,担任建虏都察院承政,后又改任都察院右参政。不得不说,这个汉奸当大明武将时没什么名头,但转为建虏文臣之后,却着着实实的有一些高明见解,为黄太吉所倚重,崇祯十七年,还曾经写信招降过吴三桂。

建虏入关后,张存仁担任闽浙总督,残酷执行建虏的易发之策。前言中,和侯方域通信,火烧榆园起义军就是他的毒计。

祖可法是祖大寿的养子,是一个儒将,崇祯三年随祖大寿收复泺州。崇祯四年在大凌河之战中,作为人质被扣留在建虏大营。次年五月,从征归化城,授爵一等男,任建虏都察院承政。后改任都察院右参政。今年六月,建虏改革军制,成立汉军八旗,祖可法授汉军正黄旗副都统。

这两人都是黄太吉的心腹。

范文程就更不用说了。历史上最是有名。辽东战事以来,虽然明军投降的武将有不少,但却鲜有文臣投降,尤其是松锦之战前,真正文官投降的是一个也没有,象张存仁这样的武将投降后都授了参政,以武转文,可想建虏文官的匮乏程度,所以范文程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

范文程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在沈阳考取了秀才,时年18岁。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建虏八旗军攻下抚顺,范文程与兄范文寀主动求见努尔哈赤,甘为汉奸。黄太吉继位之后,对他深为倚赖,讨伐明朝的策略、策反明朝官员、进攻朝鲜、抚定蒙古、都有他的深度参与。

除了这三人,另外一个大名鼎鼎的汉奸宁完我,原本也是建虏倚重的汉臣,黄太吉刚继位就封他为大学士,二等甲喇章京,但宁完我在崇祯九年犯了大错,被削世职,尽夺所赐,现在是正红旗的一个下贱包衣奴才,没有资格参加今日的议政会议。

至于刚刚投降的洪承畴,因为还没有取得建虏的信任,此时被黄太吉供养起来,只尊不重,入塞这样的机密军国大事,是不可能让洪承畴参与讨论的。

说是讨论入塞,但其实整场会议的主题只有两个。

一个是征明大将军的人选,另一个就是忽然冒出来的大明皇太子朱慈烺!

关于朱慈烺的材料有厚厚一叠,建虏潜伏在大明的谍工,将所能了解到的情报,分批分次送到了沈阳,经过整理,最后送到了黄太吉的案头之上。不止黄太吉,在场的每一个人,从七个建虏亲贵到三个汉臣,都已经仔细读过了这一份的谍报了。

开封大胜,查抄张家口,不但是震惊了大明百姓,也令这些建虏亲贵和汉奸们震撼不已,在这之前,这些人都已经了解到大明太子在朝堂上提出了治国四策,废辽饷,抚军京营,整饬京营兵马,当时张存仁范文程等三人就已经看出,大明皇太子非是一般人,未来必定是大清的强劲对手。

但代善,济尔哈朗,包括多尔衮兄弟都不是太在意,在他们看来,一个长在深宫里的小孩子,能有什么了不起,不过就是明人的以讹传讹、虚张声势罢了。

不过等到开封大捷的消息传来后,亲王郡王们就再无人敢小看大明皇太子了。

倒不是因为明太子打败了李自成的五十万流贼,在多尔衮等人看来,流贼战力不堪一击,一万满清铁骑就可以踏平五十万流贼,明太子将近二十万官军打败五十万流贼,没什么大稀奇。他们所重视的是明太子在开封之战中显现出的高明策略和指挥手段。

不同于督抚们的急急慌慌,明太子在归德驻兵两个月,丝毫不管开封城危在旦夕,而后暗夜绕行,占据贾鲁河的上游,岿然不动,和李自成死战,而后又断绝李自成的归路,一连两战,将李自成打的落花流水,五十万大军,瞬间就烟消云散,这样的指挥能力,对黄太吉多尔衮等人来说是小菜,但对一个十五年的少年来说,岂非是惊艳?

更令众亲贵对明太子不敢小看的是,明太子居然在回程途中,胆大包天的查抄了张家口!

张家口虽然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但在场所有人都清楚知道,张家口边贸对满清的重要,虽然这些年,明朝也曾经有言官揭发过张家口边贸之弊,要求关闭,但明朝却不敢,一来张家口边贸关系到宣大的稳定,明朝不想在辽东之外,再开第二个战场。二来,张家口是一个利益结合体,不管晋商,还有晋官,宣大的,中央六部的,各路官员在张家口都有抽头,谁要动张家口,就等于是他们的利益,纵使崇祯有意,但想要关闭张家口,也不是轻易能做到的,但没想到明太子横柴入灶,根本没废话,直接带兵就关了,即使那些官绅想要挽救,但木已成舟,生米煮成熟饭,也是无可奈何了。

最后,张家口是明朝获取战马的最重要来源,关了张家口,明朝岂不是无马可用了?但明太子却不管这一点,显然明太子已经想的很明白,和明朝无马可用相比,满清没有布匹粮食铁器,对满清的伤害更大,所谓杀敌一千,自损五百,这样的生意还是可以做的。

开封之战的胜利,对建虏虽有影响,但不过是心理上的,张家口对建虏的伤害,却是实实在在的。

在座七个建虏亲贵中,阿济格最是急躁,看完明太子的情报,他第一个站起来嚷道:“南蛮子关闭张家口是背信弃义,我大清应该立刻起兵,血洗张家口!”

当初,开放张家口贸易,大明和建虏是有默契的,大明现在关闭,也算是毁约。

阿济格1605年生人,今年三十七岁,其名字的满语意思为“小”。但长大后却“身长丈余,腰腹甚大”,长的甚是雄健,作战也十分勇猛,不过其人在政治上却十分的没有脑子,属于典型的有勇无谋,但偏偏又野心无限,多尔衮多铎两弟弟活着的时候,还能压制他,令他不能胡来,等多尔衮多铎不在了,他就如脱缰的野马,居然野心勃勃的想要继任多尔衮的位置,担任摄政王,却不想自己的能力比多尔衮差多少?

结果被顺治削爵幽禁赐死。

礼亲王代善摸着山羊胡摇头:“不可。明太子在张家口布置了三千兵马,又调勇将周遇吉为宣府总兵,显然是已有准备。再者,宣大路途遥远,土地又贫瘠,就算攻下来也没有什么油头,得不偿失,还是应该按照原计划,向明国京畿进军,掳掠明国的河北山东为上策。”

阿济格大为不满,立即反唇相讥道:“二哥,你怎么年龄越大,胆子越小了!南蛮子背信弃义,关了张家口,如果不兴兵讨伐,南蛮子岂不是会得寸进尺?不就是一个周遇吉吗?如果二哥你害怕,那就交给我阿济格了,保证拿下张家口,杀他一个片甲不留!”

代善是努尔哈赤的次子,今年已经六十岁了,历经风雨,原本,在其大哥,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被努尔哈赤赐死之后,他是最有资格继任为“大汗”之人,努尔哈赤一开始十分中意于他,说:“等我百年之后,我的诸幼子和大福晋交给大阿哥(代善)收养。”

代善也不负众望,一度声名显赫。

但代善这人大事聪明,小事却糊涂,先是与继母大福晋富察氏关系暧昧,努尔哈赤表面上虽不相信,但心中却已经有了芥蒂。

接着,代善对前妻和后妻所生儿子有不同待遇,只喜后妻所生萨哈廉,却虐待前妻所生的硕托和岳托,逼的硕托差点叛逃,在努尔哈赤想要赦免硕托的情况下,他居然一直要求处死儿子,这激怒了努尔哈赤,认为他无德,随即公开宣布废掉他的太子之位。

代善惶恐不已,亲手杀掉了继妻叶赫纳喇氏,才算是取得了努尔哈赤的原谅。

经此一事,代善知道自己再无当“大汗”的可能,此后专心当自己的大贝勒。

哈尔哈赤死后,他很明智的选择了支持了黄太吉,而黄太吉也没有亏待他,继位后封他为礼亲王,为众亲贵之首。眼下,在黄太吉身体有恙,多尔衮三兄弟实力强劲,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任“满清皇帝”的情况下,对于阿济格的不满和讽刺,代善面色淡淡,只当是没听见。

代善城府深,什么也不说,但他孙子颖郡王阿达礼却难以掩饰不满,悄悄瞪了一眼阿济格。阿达礼是代善之孙,已故萨哈廉的长子,和代善一向都很近。

阿达礼只敢瞪,不敢说,但却有人为代善打抱不平,只见坐在代善下首的肃亲王豪格忽然道:“十二叔,你的话有点过了吧?大清就只有你一人是勇士吗?二叔怎么就胆小了?二叔戎马一生,何曾有过胆怯的时候?”

豪格维护代善,不是没有原因的。

建虏的帝位,并非是嫡长制,而是有实力者居之,老虏临死之前,原本属意十四子多尔衮,并将具有极强象征意义的正黄旗交给了多尔衮,奈何多尔衮当时尚年幼,实力不够,被黄太吉一番合纵连横,轻松的就夺了他的汗位。

黄太吉继位之后,虽然在政体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改大汗为皇帝,将以前的贝勒合议制改成了皇帝的圣意独裁,立国号为清,但在储君继位之事上,却还没有改成大明的“太子制”,原因就是阻力太大。黄太吉原本想着自己还年轻,还有时间改,不想去年松锦之战时,他亲临前线,指挥调派之间,他竟然鼻血不停,一次就流了一大碗,从那时他就意识到自己身体出了问题,怕是没有多长时间了,也是从那时起,他对“储君”之事就更加重视--多尔衮三兄弟实力强劲,威望和手腕都足够,如果他不早做准备,一旦他归天,皇位必然会为多尔衮所夺!

黄太吉有八子,其他七子都年幼,唯有豪格成年,所以黄太吉没有其他选择,只能扶豪格上位,因为一旦多尔衮一旦上位,是绝对不会放过他黄太吉这一系的,不说黄太吉当初窃取了多尔衮的大汗之位,只说黄太吉逼死多尔衮三人的母妃,令其为努尔哈赤殉葬,就是多尔衮三兄弟永远都不会忘记的仇恨。一旦多尔衮得势,他黄太吉一系将永无翻身之日。

黄太吉的忧虑,身为儿子的豪格,心知肚明,也因此,他才处处表现,想要压过多尔衮一头。

豪格今年已经三十二岁了,论年龄比多尔衮大三岁,但辈分却低了一辈,每次见到多尔衮,都不得不恭恭敬敬地叫声“十四叔”,所以心里那个恨啊,更恨的是,无论谋略、手腕,还在军中的威望,他都比多尔衮差了一截,偏偏多尔衮还有两个强大的兄弟当助手,一个多铎,另一个就是阿济格了,三兄弟进则同进,退则同退,黄太吉虽然知道三人有不轨之心,但却无可奈何。

黄太吉无奈何,豪格就更是没办法了,不过他清楚的知道,能否得到两红旗代善的支持,是他未来能否继承大统的重要关键,见阿济格出言无状,得罪了代善,他当然不能放过这个好机会,既能拉拢代善,也能刺激多尔衮。

见豪格出言顶撞,阿济格眼睛一瞪,就要发脾气,忽然看到十五弟多铎正在冲他使眼色,登时明白自己刚才的话可能是有点过了,再说下去,说不定真会得罪代善,于是冷哼一声,转开头,不再说了。

御座之上,白白胖胖,留着八字小胡须的黄太吉将几人的心思都看在眼里,

微微一笑,目光看向多尔衮:“老十四,你怎么看?”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